如何正确认识岩茶山场?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如何正确认识岩茶山场?


陆羽的《茶经》中有云:茶树“上者生烂石”,“最喜阳崖阴林”。武夷山碧水丹山,幽涧流泉,是茶树种植和生长的上上之选。


一个惬意的午后时光,三五茶客相聚品茶,这里有一款岩茶,茶主刚刚剪开了泡袋,“这什么品种”,一个茶客先开口,“什么山场的”,还没等主人回答完,另一个客人又迫不及待地接上问题。





武夷山山场如何区分?


这是当下喝岩茶的常态,山场已然成为岩茶的重要衡量点,任何一种茶都受山场的影响,岩茶尤甚。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岩茶高手,你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岩茶喝起来“有骨头”;你一定要明白茶中那若隐若现的森林气息是怎么回事;你一定要体会那水中充满生命力的活性源头在哪;你一定要去它的出生地走走,虽然即便你走过千山万水也不一定能明白岩茶点滴,但若从未踏足那片天地,你对岩茶的所有听说都只是雾里看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想了解山场,从哪开始呢?就像学习品鉴一般,既要喝最好的茶,来了解好茶好在哪里,也要多喝等级低的茶知晓差在哪里,那么相应的,你既要去最好的山场走走,也要多瞧瞧能与之形成对比的茶园。


武夷山马头岩山场


武夷山山场如何区分?


传统的分法,我们可以参照2002年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将武夷风景名胜区内的产区归为名岩区,其余的在武夷山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产区归为丹岩区。其中名岩区有正岩、半岩之分,丹岩有洲地、外山之分。


名岩区最能代表好山场的自然是众所周知的“三坑两涧”,而丹岩中能跟名岩形成对比的往往是平地、坡地上几乎没有植被遮盖的大片茶园。


正岩山场


先来看看“三坑两涧”长啥样


首先,它们深藏在武夷山名胜景区来,而武夷山景区首先让你震撼的便是那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舒适宜人的气候,清透的空气,潺潺流水牵引着座座山峰谱成九曲十八弯,溪水清澈见底,峰峦叠嶂里绿荫遮天,让人不由地沉浸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但你先别急着沉醉期间,你要明白你已经进入了老天为武夷岩茶量身定做的大环境了,一个适于岩茶的独特地貌、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土壤资源等。


牛栏坑


很快你就看到了“三坑两涧”的茶园,它们往往在两座山峰形成的狭长山涧中,两边有遮风挡雨的高岩崖壁,这样的地形夏天日照短,冬天挡冷风,茶园旁往往还有涓涓溪流,让茶园的茶叶备受山泉水滋养,周围植被条件好,光照以漫射光为主。


正岩产区以沙砾壤为主


除了四周的环境,最为重要的指标在脚下,茶园的土壤。因为有关山场的划分,在诸多条件中,土壤最为关键。著名的乌龙茶评茶师、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郁榕曾经在《好山好水出好茶》系列报道中表示,她对山场划分的依据是根据茶园土壤成土母岩类型及风化程度来区分:


正岩区,茶园土壤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风化火山砾岩、红沙岩、页岩组成。

半岩区,茶园土壤成土母岩风化程度类似正岩区夹有半风化母岩及石砾。

洲地,茶园土壤大多为三条溪流(崇阳溪、黄柏溪、九曲溪)靠武夷岩两岸的冲击土。

外山,茶园土壤大多为红壤土、黄壤土。


外山



“三坑两涧”的争议


每当有人问起什么是“三坑两涧”?百度一下,很多说法都解释为——“是旧时提法正岩产区的代表为“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


但还有一个版本,说两坑中除了慧苑坑,另一个应该是“大坑口”。


查找正式文献,会发现张天福在其1994年主编的《福建乌龙茶》一书中记载:“武夷正岩茶,产于武夷山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等地。”


流香涧




台湾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先生也在1943年出版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中也提到:“武夷重要之产茶地多在山坑岩壑之间,产茶最盛而品质较佳者有三坑,号武夷产茶三大坑,即慧苑坑、牛栏坑及大坑口是也。所产之茶称为大岩茶。”


这两位茶界比较权威的专家都著都认为“三坑”应该是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而不包含倒水坑。


不过不论是大坑口还是倒水坑,都符合岩茶核心产区的特征——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渗水细流,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气温温差较小。并且,现在的流香涧与倒水坑确实是连着的,所以不论“三坑两涧”是哪个版本,所生之茶都为极品。





坑涧、丹岩茶口感有什么不同?



岩茶的正岩产区又有幽谷和岩上之分,而幽谷更佳。“三坑两涧”正生长于幽谷之间,这里的土壤含沙砾量较多,多达24.83~29.47%,幽谷的“v”字地形便于土层的堆积和沉淀,所以这里的土层较厚,矿物质含量高,而沙砾壤多又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故土壤厚而疏松,通气又利于排水。


在陈郁榕看来,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其次好茶口感又表现为清则幽远,锐则浓长的品质风格。清则幽远的品质风格表现香味清、细、幽、纯、雅的特点;锐则浓长的品质风格表现为香味醇、浓、锐、厚、甘的特点。




而武夷“岩韵”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主要成因就是土壤下的岩层和土壤中的沙砾含量高,而品质风格除了品种本身的特点和工艺,跟周边环境综合构成的“微域气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武夷山的丹岩产区会跟正岩区真正区别开来的关键在于土壤,丹岩产区的土壤多数以红、黄壤以及冲击土为主,这样的土壤通透性差,质地粘重,矿物质含量低。丹岩地区有较多大片面积的茶叶种植于坡地或平地上的茶园,四周开阔、夏不遮阳、冬不挡风等,与“三坑两涧”的山场形成强烈对比。生长在这里的岩茶,往往“岩韵”不显,香高而难幽远、浓锐,味重而难醇厚、鲜活。



时下,因为传统区分中的“外山”涌现了不少优越的高山生态茶园,部分拥有沙砾壤、生态环境接近核心产区的茶园,岩茶品质不输正岩产区,所以,“外山”的概念也将渐渐被高山生态茶园所替代。


就像世界上没有极致的“好人”和“坏人”一样,多数人都有介于中间各有优劣,茶也一样,多数的岩茶山场,多数的岩茶也往往处于中间地带,“三坑两涧”是少数,外山也有很多高山、甚至砾壤含量很高的山场。所以,就像文章开头所言,即使走过千山万水,也不一定能了解岩茶点滴,但是,实地走过那山那水,了解过山场的好坏所在,至少当新的一个山场出现在你眼前时,你的心中已有了评判的标杆。



2006年武夷岩茶国标最大的改动就是将山场划分取消,这样的举措似乎象征着让大家能以更广阔的心态接受武夷岩茶,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可能就靠山场最核心的那点茶,而好茶也绝不止于那点茶。有句话说得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想,我们之所以这么用心地去懂这片山水的珍贵就是在于,更加珍爱它们。




编辑 / 初空  

Baidu
map